佛陀临终时阿难问了四个问题最后一个是?“佛陀在世时佛陀说法大
佛陀临终时,阿难问了四个问题,最后一个是:?“佛陀在世时,佛陀说法,大家容易生起信心,然而佛陀去世后,在收集您的言教时,如何才能令后人对此深信不疑呢?”佛陀答道:?“当安如是我闻,一时佛在某处,为某众等六要素。”本经依佛陀遗教,交待了这六个要素,使听者对该经生起信心,?“如是”为?“信成就”,表明该经为佛所说;?“我闻”为?“闻成就”,表明该经为阿难亲耳所闻,并非辗转传闻的;?“一时”为?“时成就”,表明有缘人聚会一处,听佛说此经;?“佛”为?“主成就”,表明说法之主体是佛陀;?“王舍城耆阇崛山中”为?“处成就”,表明说该经有准确的地点;?“比丘众”为?“众成就”,表明听经的人。
〔摩揭陀国的不幸〕尔时,王舍大城有一太子,名阿阇世,随顺调达 恶友之教,收执父王频婆娑罗王 2 ,幽闭置于七重室内,制诸群臣,一不得往。
调达:即提婆达多(Devadatta),佛陀之堂弟,阿难亲兄,多次想加害佛陀。
频婆娑罗王(Bimbisāra):佛陀时代,摩揭陀国王是佛教最初的护持者,晚年被太子阿阇世幽禁,在牢房中证得三果阿那含。当时,古印度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有一位王子叫阿阇世,长大成人后,被封为太子,在恶友提婆达多的教唆、鼓动之下,将父王频婆娑罗王囚禁在有七重关卡的囚室内,并想办法管制群臣,禁止任何人前往探视,以达到父夺权的目的。
赏析与点评
阿阇世既然已被封为太子,便是法定的王位继承人,为什么仍然如此丧心病狂,企图杀父篡位?其主要原因就是听从了恶友提婆达多之教唆。这提醒我们,交友必须慎重。正如《孔子家语》卷四云:?“与善人居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,即与之化矣;与不善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,亦与之化矣。”
〔韦提希王后探监救夫〕国大夫人名韦提希,恭敬大王,澡浴清净,以酥 蜜和 2 用涂其身;诸璎珞 3 中,盛葡萄浆,密以上王。
酥:从牛出乳,从乳出酪,从酪出生酥,从生酥出熟酥,从熟酥出醍醐。醍醐,是乳制品的最高境界。
- 年底绩效应该怎么沟通?尊重员工情绪是关键[图]
- 更夫的岗位职责和要求[图]
- 如何把文件名批量导入excel?[图]
- 化学分析工程师报考条件[图]
- 有修养的人如何控制情绪?[图]
- 你眼中“吃香”的工作是什么样的?[图]
- 「就业前景」疫情下,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会有什么样的影响?[图]
- 「面试经验」秋招面试经验分享[图]
- 男职工陪产假有多少天?[图]
- 家装设计师快速签单技巧[图]